5月29日中午,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党员及分党校学员的政治素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东方语学院邀请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不凡副教授作题为“新征程展新形象——大党形象建设经验与启示”的专题党课。专题党课由东方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燕老师主持。东方语学院师生党员、第六期分党校全体学员参加党课学习。
主讲人介绍
王不凡,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青年讲师团成员,兼任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4-2015)。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近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上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近两年承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多个项目。参与撰写决策咨询报告获正国级批示1项。获2022年上海市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研究生课程组特等奖。
第一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王教授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范畴,指的是人类从“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总体历史过程,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生成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领域的综合性社会变革。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党确立了伟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载体。欧美国家率先走向现代化,并非表明其他国家只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我们应探索本国国情,正确把握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之间的本质关联。
第二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
王不凡老师结合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五个重要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他认为,第一,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客观前提;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属性;第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第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外部保障。
第三部分 新征程新形象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王教授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不断前行,我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将中国文化推广至世界。
最后,王教授聚焦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服饰变迁,直观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国人的外在形象变化。从与时代政治紧密结合到彰显个人风采,从秀场走向日常——这些穿衣的变化无不印证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人性解放”。服饰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承载了党百年以来未变的阶级属性、根本宗旨和政党品格。
通过此次党课,在座师生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重要特征,中国新征程新形象,以及百年变迁及其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信心和斗志。
东方语学院将继续扎实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这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强化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内在主动,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